2017长沙中考作文题出炉 看名师如何点评解析

 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6日讯(记者 岳霞)今日是长沙市中考第一天,今年的中考语文题目是一篇讲述亲子关系的材料作文,题目如下:

  材料作文:一位父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动情地说:“我们做父母的其实特别希望孩子有帮父母做点事的举动或者想法,哪怕只是倒一杯水,扫一次地,我们心里都会感到特别的欣慰,甚至是特别的感动”。这段材料给你什么样的联想、感悟和思考,自选角度写作文!

  不会感恩的孩子今年中考麻烦了

  今年长沙语文中考作文题回归生活本源被点赞

 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6日讯(记者 岳霞)“我们做父母的其实特别希望孩子有帮父母做点事的举动或者想法,哪怕只是倒一杯水,扫一次地,我们心里都会感到特别的欣慰,甚至是特别的感动”——今年这道作文题,相信引发了今日长沙中考考场里7万多考生一场内心的拷问:我让父母感动过吗?

  作文题化繁为简回归教育本源被点赞

  周南梅溪湖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组长许晴老师表示,好的作文题总是回归生活的本源,接地气,“千教万教教人真知,千学万学学做人。”她表示,今年中考作文出题既考查“语文核心素养”中的文化传承,又注重学生思维发展,所以既要求学生关注生活、感悟生活,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。“材料本身传达了一种正能量,符合社会正确的价值观。因为材料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期望,不在名和利,而是希冀孩子正常成长,能在情感上和父母有交流;希冀孩子正确成长,懂得关心体贴他人。”

  湘一芙蓉中学初三语文组组长何瑞香老师也认为,从写作内容上看体现了生活作文、真情作文的思想,与核心素养挂钩,是中华传统孝道与感恩思想的延续,可谓言近旨远。围绕孝与感恩谈父母亲情,无论哪个层面的考生都有话可写。“这个材料内容很接地气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,关爱、回报身边的人是他们缺失的一角,这次作文可引导考生主动关注父母,感受到父母的关爱、为子女的付出,让考生懂得感恩父母,回报父母、并为父母付出。可以把父母对子女的关爱,子女对父母爱的回流结合起来写,对父母感恩之情体会深的同学能写出人人心中有,而他人笔下无的真情体悟。”

  多年来首次采用“材料作文”题型

  何瑞香老师介绍说在她的记忆中,这是长沙市10多年中考以来第一次考的新题型。从写作的形式上看材料作文是命题者提供一定的材料,要求考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、分析、引申、提炼,然后按要求作文。本次作文要求考生扣准材料,进行联想,感悟与思考。这样命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很全面,考到了对材料的阅读与理解、挖掘主题、自拟题目的能力。

 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三语文组备课组长李群表示,近几年,长沙市的中考作文题题型主要是全命题或半命题作文,今年突然变成材料作文,让大部分考生和老师都猝不及防,对应变能力弱的考生来讲,面对不给题目、要自拟题目的情况会感到茫然,无从下手。其实仔细读清材料,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关键词来自拟题目,更可以借平时训练的相关作文题,或是修改,或是直接拿来进行写作。

  许晴老师也点评表示,此次材料作文与前几年的“材料+命题”或命题、半命题作文稍有不同,这次作文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和题目要求的前提下自主立意、命题写作,初看似增加了难度,实则给了考生驰骋才智的空间。考生完全可以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活用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,如《对父母的爱》、《关爱》、《期望》、《责任》等。

  作文拿高分难需语言有感染力细节打动人心

  长郡梅溪湖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长张晓凤认为,大作文需根据材料自选立意,与亲情和感恩有关,这些都说明中考语文越来越强调关注生活、关注周围人和事。“大作文题在审题上难度不大,关键是抒发真情,引发思考,虽文体不限,但有细节更易打动人。”张晓凤老师表示。

  李群老师也认为,作为首次出材料作文,为避免考生出现走题的现象,出题者还是煞费苦心地做了充分的考虑。试题中“这段材料给你什么样的联想、感悟和思考“的语句,就给考生在立意方面展开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,考生可以从父母的语言中读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,读出孩子应该对父母应有的感恩和回报,可以由此联想到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的点滴关爱,联想到感恩回报社会等等内容,与亲情、感恩、回报、成长有关的都可以是立意的范畴。“但是本次作文题难点不在审题立意上,而是在于如何出彩出新上。本次作文题仍然立足于要求考生写身边的点滴小事,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,并且立意广泛,所以完全走题偏题会很少,但打高分会比较难,如何选择更有新意的角度,如何表达更为深刻的思考,如何语言更加有感染力可能成为打高分的主要标准。”

      名师点评长沙中考作文题:中学生核心素养成重要方向

  与高考作文题相比,长沙中考作文题的新意在哪里,反映了初中语文学习怎样的趋势呢?记者特邀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语文高级教师、长沙市优秀语文教师钟武伟老师,对今年的中考作文题进行了点评:

  今年的长沙市中考作文题是一则材料作文题,材料朴实亲切,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。几乎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,有内容可写。题目具有较大的开放性,既可以选择记叙文体,写自己的亲身经历,或讲身边人的故事;也可以由材料触发感想写成议论文。

  但要获得高分并非易事。写记叙文题材容易雷同,选材难以出新意,需在巧妙设计情节、生动描写细节、自然真挚抒情等方面出彩。写议论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。例如,可以从这则素材深入思考:为什么孩子帮助父母做点事成为了父母的奢望?进而对我们的教育进行反思,从感恩、劳动、社会实践等角度来立意:1.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关注学习,还要教育孩子孝亲敬长,学会感恩。2.我们的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。等等。

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教育孩子孝亲敬长,学会感恩;培养孩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;引导孩子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与生产劳动等内容,都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“社会参与”方面的重要内容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,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,是我国育人的基本方向与基本内容。今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则体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“家国情怀”这一重要内容。

  文以载道,高考、中考作文除了考查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,还对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导向功能。不难看出,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将成为今后高考、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。

【作者:岳霞】 【编辑:刘树源】
关键词:中考 作文
>>我要举报
  • 9
晚报网友
登录后发表评论

长沙晚报数字报

PrevNext
2829301234
567891011
12131415161718
19202122232425
2627282930311

热点新闻

回顶部 到底部